中国医疗技术业急需变化
来源: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8-11-26
“医疗技术公司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需要展现出其价值。随着收入水平趋于稳定,尤其是在成熟市场,这些公司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安永全球生命科学中心主管合伙人GlenGiovannetti直言,由于现行融资模式承受巨大压力,该行业需要新的融资方式来支持创新,特别是由于医院整合采购决策,付款方关注对比较效果的研究等,这个行业急需变化了。
相对于全球的医疗技术行业,中国医疗技术行业更需要展现出其价值,更需要发生一些变化。
外资争抢中国市场中国“医改”的大蛋糕正在制作、分食中。从2009年4月“新医改”方案出台至今,各类投资论坛上,医药行业成为最受关注的板块之一。
目前,欧美对中国的医疗技术市场投资意向非常强烈。金融危机后,中国等亚太新兴市场将成为引领全球医疗技术行业反弹的关键区域。许多欧美公司,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都希望早日进入中国市场,迟一步可能就进不来了。
一些全球大型跨国企业越来越关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市场,而且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据安永大中华区生命科学负责人张翌轩介绍,以往,跨国企业把亚太地区作为重要的成长型市场,目的是缩减生产和研发成本。但现在这些公司已经进一步开发商业模型,更注重产品的改进,研究怎样通过改变适应更广泛的人群,甚至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产品。
据悉,今年3月份,GE医疗在中国本地设计和研发的专门针对低端市场的新机型单双排BrivoCT面市,售价约200万元左右,仅有GE高端产品的十分之一。西门子医疗的一款高速双层螺旋CT,售价也不过两三百万元人民币,专门面向农村医疗市场。
外资和中资企业在更高水平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出口难度加大欧美目前对进口药、医疗器械的监管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严格。
美国FDA监管力度出现三大变化。张翌轩说:“鼓励创新;对产品的安全性要求更加严格。不经过临床试验就能上市销售的新药更少了;第三,在推广新药上市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的、过分’的手段将严加控制。”
总的来说,就是越来越严了,出口难度越来越大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辅料出口商,但在医疗技术产品国际化路径上还缺乏经验,其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来自政府对医疗新产品越来越严厉的监管。美国新近将执行医疗改革方案,预计即将征收的“医疗设备税”将会对规模较小、尚未实现盈利的公司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而欧洲的监管制度是分级管理,跟美国市场相比,相对容易一些,因此有些美国医药公司就选择先在欧洲上市,然后再返回美国。这一点,中国的医药企业也可以借鉴。
重塑业务模式在当前经济低迷时期,虽然医疗技术行业的业绩优于许多行业,但新的挑战将对其长期以来的业务模式构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近日的“把握行业脉搏:医疗技术行业2010”年度报告中,安永强调,构成医疗技术行业长期业务模式的许多基本要素目前均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而引发对于是否有必要重新审视构成这一业务模式要素的担忧。
能否保持创新成为一大挑战。医疗技术行业的传统创新模式一向是快速的产品开发周期、在与医务人员合作和交流的推动下持续的产品改进以及与药品开发相比周期较短、风险也较低的融资模式。
目前,这一周期中的每一步骤都受到了挑战。比如,可能会延长产品审批过程,对于拟议采取增加医务人员交流透明度的措施,对于医疗技术行业运用其洞察力在产品获批后实现产品改进能力方面的影响。
此外,预期新兴公司不但要面临一个持续紧缩的融资环境,就连那些传统上本会寻求通过收购实现退出的企业目前也发现,潜在收购方日益寻求成熟的商业化资产,因而需要巨额的资本投资。
能否提供价值和成效成为又一大挑战:医疗技术公司发现,其产品的价值定位受到付款方、监管当局和消费者日益严格的关注。目前有几种趋势,预计都将加剧这一挑战,包括:对比较效果研究的关注以及医院整合采购的加速,后者将会减少某一特定产品类别中的选择机会。
推动增长成为所有管理层面临的挑战。报告强调,医疗技术公司需要在其所有业务方面落实多元化,从多元化延展至提供更好疗效的新产品线,再拓展至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等非产品供应领域,进而将业务扩展到新兴市场。
总体而言,张翌轩认为应该对业务模式进行重大改变。具体来讲从三方面入手,与医疗技术市场上非传统的参与方进行合作;创制定价和产品开发方式以把握新兴市场增长机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抢先展示自己产品的价值,否则只会受制于人。
相对于全球的医疗技术行业,中国医疗技术行业更需要展现出其价值,更需要发生一些变化。
外资争抢中国市场中国“医改”的大蛋糕正在制作、分食中。从2009年4月“新医改”方案出台至今,各类投资论坛上,医药行业成为最受关注的板块之一。
目前,欧美对中国的医疗技术市场投资意向非常强烈。金融危机后,中国等亚太新兴市场将成为引领全球医疗技术行业反弹的关键区域。许多欧美公司,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都希望早日进入中国市场,迟一步可能就进不来了。
一些全球大型跨国企业越来越关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市场,而且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据安永大中华区生命科学负责人张翌轩介绍,以往,跨国企业把亚太地区作为重要的成长型市场,目的是缩减生产和研发成本。但现在这些公司已经进一步开发商业模型,更注重产品的改进,研究怎样通过改变适应更广泛的人群,甚至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产品。
据悉,今年3月份,GE医疗在中国本地设计和研发的专门针对低端市场的新机型单双排BrivoCT面市,售价约200万元左右,仅有GE高端产品的十分之一。西门子医疗的一款高速双层螺旋CT,售价也不过两三百万元人民币,专门面向农村医疗市场。
外资和中资企业在更高水平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出口难度加大欧美目前对进口药、医疗器械的监管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严格。
美国FDA监管力度出现三大变化。张翌轩说:“鼓励创新;对产品的安全性要求更加严格。不经过临床试验就能上市销售的新药更少了;第三,在推广新药上市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的、过分’的手段将严加控制。”
总的来说,就是越来越严了,出口难度越来越大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辅料出口商,但在医疗技术产品国际化路径上还缺乏经验,其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来自政府对医疗新产品越来越严厉的监管。美国新近将执行医疗改革方案,预计即将征收的“医疗设备税”将会对规模较小、尚未实现盈利的公司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而欧洲的监管制度是分级管理,跟美国市场相比,相对容易一些,因此有些美国医药公司就选择先在欧洲上市,然后再返回美国。这一点,中国的医药企业也可以借鉴。
重塑业务模式在当前经济低迷时期,虽然医疗技术行业的业绩优于许多行业,但新的挑战将对其长期以来的业务模式构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近日的“把握行业脉搏:医疗技术行业2010”年度报告中,安永强调,构成医疗技术行业长期业务模式的许多基本要素目前均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而引发对于是否有必要重新审视构成这一业务模式要素的担忧。
能否保持创新成为一大挑战。医疗技术行业的传统创新模式一向是快速的产品开发周期、在与医务人员合作和交流的推动下持续的产品改进以及与药品开发相比周期较短、风险也较低的融资模式。
目前,这一周期中的每一步骤都受到了挑战。比如,可能会延长产品审批过程,对于拟议采取增加医务人员交流透明度的措施,对于医疗技术行业运用其洞察力在产品获批后实现产品改进能力方面的影响。
此外,预期新兴公司不但要面临一个持续紧缩的融资环境,就连那些传统上本会寻求通过收购实现退出的企业目前也发现,潜在收购方日益寻求成熟的商业化资产,因而需要巨额的资本投资。
能否提供价值和成效成为又一大挑战:医疗技术公司发现,其产品的价值定位受到付款方、监管当局和消费者日益严格的关注。目前有几种趋势,预计都将加剧这一挑战,包括:对比较效果研究的关注以及医院整合采购的加速,后者将会减少某一特定产品类别中的选择机会。
推动增长成为所有管理层面临的挑战。报告强调,医疗技术公司需要在其所有业务方面落实多元化,从多元化延展至提供更好疗效的新产品线,再拓展至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等非产品供应领域,进而将业务扩展到新兴市场。
总体而言,张翌轩认为应该对业务模式进行重大改变。具体来讲从三方面入手,与医疗技术市场上非传统的参与方进行合作;创制定价和产品开发方式以把握新兴市场增长机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抢先展示自己产品的价值,否则只会受制于人。